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松营村脱贫户王志伦
监测帮扶网 兜牢不返贫

野花争相绽放,漫山绿树随风摇曳。
大山深处,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长春堡镇松营村,年过六旬的王志伦每天都要上山放牛,“多吃鲜草好上膘,等将来怀上牛崽,家里的日子就更活泛了。”
王志伦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,全家6口人,4个孩子都在上学,媳妇身体长期不好。2018年脱贫后,眼看生活有了起色,父子俩却因意外先后住院。尽管医保报销了大部分医药费,但自费部分加上交通费和生活费,两万多元支出一下子掏空了家底,全家面临返贫风险。
就在王志伦焦头烂额之际,监测帮扶网及时托住了他家。“大数据第一时间发现老王家因病刚性支出大幅增加,我们迅速上门走访,核实情况后上报。”松营村村委会副主任胡玉洁说。
很快,王志伦家被纳入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名单,区、镇、村三级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迅速响应,制订精准帮扶计划——考虑到他短期内无法外出务工,除了医疗补助,还补助他添了一头母牛和两头猪崽。
“圈里有牲口,地里有收成,心里踏实多了。”出院后,老王身体恢复不错,家里的农活操持得井井有条,返贫风险显著降低。
根据村里提名,在完成入户核实、村级评议公示,以及乡镇审核和区级审定后,今年4月初,王志伦家达到风险消除条件。“依托云平台系统,通过医保、卫健、人社、民政等部门间信息数据比对分析、充分研判,最终确定王志伦家退出监测。”胡玉洁介绍。
毕节市有200多万脱贫人口,当地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,紧盯每一个有返贫致贫风险的群众,线上联动监测、线下全面排查,做到早发现、早干预、早帮扶。日益完善的监测帮扶网,牢牢兜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。
【链接】
过渡期以来,各地强化大数据分析预警,畅通农户自主申报途径,简化监测识别程序,监测帮扶质效不断提升。截至今年6月底,全国已累计帮扶超过68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,其余监测对象也都落实了帮扶措施。
原刊于《人民日报》(2025-08-07 第 18 版)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- 评论
- 关注